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章详情
 
关于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2018/1/11 9:05:52  作者:  来源: 点击:8179

 

关于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

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许庭波为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进行调研。11月20日,调研组深入到县旅游集散中心、大会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调研,听取县政府关于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以及县文旅委、人社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规划局、美好办等部门补充汇报,并座谈了解有关创建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的主线,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县直各涉创单位紧紧围绕创建重点工作认真履职,同力协作,全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治理体系。成立了高规格的全县全域旅游领导组织,及时出台了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八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成立了县文旅委,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设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旅游分局和全县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宣传营销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机构,“1+3+N”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初步建成;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领导与督促指导。

(二)加强规划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了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绩溪县县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百里历史生态走廊片区规划等系列规划;启动了7镇3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首批四个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完成37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谋划实施全县全域旅游重大交通项目,着力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

(四)坚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切实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养老、旅游+文化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积极谋划实施全域旅游新项目,丰富品牌旅游产品。

(五)实施整体营销,进一步凸显县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出不同季节、不同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特点线路,举办“山花浪漫”、“趣味一夏”和“乐享金秋”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营造“月月有节、乡乡可游”的全域旅游氛围;积极参加全省“1+N”宣传,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入旅游宣传;与中青旅合作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

二、 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创建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产品品质不优。全县现有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需进一步提档升级;以徽墨、徽菜、徽雕为代表的特色徽文化产业亮点不多,需进一步培育;以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街区景点和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二)旅游新业态不丰富。以彰显我县文化内涵和非遗项目的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不够;“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融合不紧密,需要加快建设;以体现我县环境生态优势的养生养老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强,需要加快打造;特色民宿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旅游娱乐存在短板。

(三)旅游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连接大黄山主要景区的绩谭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县内公路等级不高,主要景区景点公路通达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全县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构建;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尚未开通,游客运输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等公共休闲设施需加快建设;全县自驾车服务体系不完善,自驾车营地自驾车风景道需加快建设;旅游购物设施、旅游文化娱乐休闲设施需加快布局。

(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全县“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组织虽已组建,但尚未实质性运行;旅游执法机构和旅游综合管理机构的力量需进一步配齐配强;旅游统计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景区门票制度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域统筹,实现由部门联动向党政统筹转变。一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强化创建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及时分析和解决创建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创建任务领导干部挂项制度,对创建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都要确定挂项领导,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与涉创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联动性不强等问题,形成县委、县政府总体统筹,文旅委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要完善政策保障和投融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各种措施,落实好县委绩发[2017]10号文件《绩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八项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县直有关部门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时,要向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倾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

(二)全力推进产业布局全域优化,实现由建点连线向育点拓面转变。一要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立足多规合一,综合城乡建设和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指导纲要,对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进行系统谋划和设计,厘清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脉络,有效解决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重复建设、业态类同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要科学实施重点项目支撑全域旅游发展。按照“提升核心点、整合老景点、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对现有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进行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徽博园、美食城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发展旅游业。加大与安徽出版集团、北京顺峰集团、香港爱家集团等大集团、大公司的跟踪对接,争取徽商故里、上庄、黄山岭下的公社等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

(三)全力推进服务设施全域配套,实现由城市旅游向旅游城市转变。一要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按照“建设大交通服务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加快我县杭黄高铁、杭临绩高铁、绩谭快速通道、国道G233东迁等全域旅游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国、省道,打通内循环,改造县乡网,实现畅安美,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密覆盖主要乡村和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鼓励发展壮大旅游汽车公司,不断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二要完善旅游便民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汽车租赁、线路组合、餐饮购物等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进发展新型民俗、农家乐等住宿类型;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购物街区,改善旅游购物环境。三要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我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功能。

(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全域融合,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一要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指导景点景区开发参与性、展示性、情景性和文化体验型项目,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游客驻足。二要加快开发户外运动产品。规划建设“皖浙天路”,打造自驾游基地、山地越野训练基地,积极开发登山健身、徒步穿越等新型旅游产品,深入推进皖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基地。三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向乡村旅游项目倾斜,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全力推进监管治理全域覆盖,实现由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变。一要强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干扰景区正常经营和强拉游客、强行拼客等欺行霸市行为,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二要完善旅游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执法机构,配齐配强旅游执法力量。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受理、交办、查处、反馈、问责等重点环节工作制度,着力完善旅游投诉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文明旅游引导、旅游安全管理、突发性应急处置等制度。

(六)全力推进市场开发全域联动,实现由形象宣传为主向产品营销为主转变。要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旅游宣传营销渠道,积极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共促、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深化与中青旅战略合作,借势中青旅品牌和网络资源平台,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聚焦“长三角”、京福高铁沿线等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主动参与全省“1+N”旅游宣传,加快融入杭州、黄山国际旅游圈,打响“美食天堂、养生福地”旅游品牌。